華航CI611 班機事故新聞稿
一、雷達資料分初級及次級雷達資料,初級雷達可偵測到二平方公尺以上截面積之物體,並能記錄偵測目標之經緯度位置及時間。次級雷達則接收航機之雷達迴波器(Transponder)傳出之高度及次級雷達電碼(SSR CODE),並計算出航向及地速資料。 *地速與航向係由電腦計算雷達偵測之光點距離得到。
二、本次雷達資料來源為中正、馬公、嵩山、戰管及廈門雷達資料,各雷達之取樣率各有不同。 *廈門提供之資料為次級雷達記錄光碟及數據資料。
三、資料同步處理:各雷達有其時間系統,惟所有雷達記錄高度均來自於航機迴波器,故需做同步處理始能呈現失事班機於高度三萬至三萬五千呎之航跡,同步時間係以馬公雷達為準。
四、馬公初級雷達之偵測解析度為四分之一海浬,目前獲得之馬公初級雷達資料並未在三萬五千呎出現碎片。迴波器停止工作前有無碎片脫離,有待黑盒子撈起後始能確認。
五、本會已於馬公海域鎖定六個主要搜尋區(範圍為20 X 20海浬),經與初級雷達資料比對後,確認航機之重物應墜落於四平方海浬之A區範圍內。此範圍亦即目前海軍獵雷艇,學術研究船隊及打撈公司集中之工作區,並以5 X 15海浬之格線分區搜索,同時本會已依此資料,由原AE區向東延伸約8海浬設定新搜索範圍。
六、本會彙整台南七股都卜勒氣象觀測雷達資料後發現,事故後一至一個半小時內在高度三萬五千英呎觀測到一物體,距台南約58海浬,當時為西風。可能為台灣某些區域有機上碎片發現之原因。
七、目前本會彙整各方雷達資料與5月26日發布之初步資料吻合,續依該項資料對殘骸及黑盒子打撈作精確及完整之規劃及資源分配。惟事件過程之重現,尚待飛航紀錄器及座艙通話器之確認。
相關連結
最後異動時間
108-07-30
點閱次數
73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