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航紀錄器解讀及分析系統技術移轉」新聞稿
飛航安全調查委員會(飛安會)於民國104年10月12日至10月23日假新北市新店區大坪林聯合開發大樓15樓,舉辦為期兩周之「飛航紀錄器解讀及分析系統技術移轉」訓練。
本會於民國100年向經濟部工業局提出工業合作計畫「飛航紀錄器解讀及分析系統技術移轉」,主要目的是提升我國飛安人員對飛航資料分析及風險識別能力,在多年努力及工業局的大力協助下,終於促成這次的技術移轉及人員培訓。
本次訓練由美國雷神公司整合加拿大Plane Sciences Inc. (PSI)公司的事故調查技術與資源,派員來台提供為期10天的訓練課程,課程內容包括:國際民航組織第13號附約(ICAO Annex 13)事故調查程序與案例、飛航紀錄器之解讀與分析、多重資料整合與衝/偏出跑道事故調查等。來自加拿大的講師曾任職於加拿大運安會20餘年,參與多起重大意外事故調查與紀錄器解讀工作。
此次最核心的技術轉移項目為新式飛航紀錄器的分析應用,以及損壞飛航紀錄器的處理及技術與經驗。PSI將先進的調查分析技術技轉給我國政府及民間業者,參與單位包括:飛安會、民航局、空軍、陸軍、海軍、長榮航空、復興航空、威航及遠東航空。本訓練課程完成後可大幅提升我國飛安人員的飛安事件調查與分析能量;亦可大幅縮短飛安會飛航紀錄器解讀的時間,以俾利於儘速找事故真正原因,進而提升我國整體的飛航安全。
相關圖片
最後異動時間
108-07-30
點閱次數
68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