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友善列印
回上一頁 友善列印

發布「1201臺鐵第611次車鳳林隧道重大鐵道事故」調查報告


資料發布日期 112-01-12
  • facebook
  • twitter
  • line

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發布「1201臺鐵第611次車鳳林隧道重大鐵道事故」調查報告。

民國110年12月1日,一列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由臺東站開往花蓮站第611次復興號列車,於2039時行駛於萬榮至鳳林間鳳林隧道時,因施工圍籬脫落傾倒撞及第3車後端手動解鎖裝置提手,致提手上提並轉動,使第3車與第4車間之連結器解連造成列車分離。列車於分離後,軔管壓力驟降至0kg/cm2致列車緊急緊軔作動,並於2040時停止於K33+946處。列車停車後,車長進行列車巡檢確認第3車與第4車分離,列車於2049時開始執行退行連掛程序,並於2055時完成連掛後續行,本次事故未造成人員傷亡。

依據中華民國運輸事故調查法,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為負責本次鐵道事故調查之獨立機關,受邀參與本次調查之機關(構)包括: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交通部鐵道局東部工程處、工信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台灣世曦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本案調查報告於民國112年1月6日經本會第46次委員會議審議通過,並於1月12日公布。

本事故調查經綜合事實資料及分析結果,調查發現共計7項,改善建議共計6項,如下所述。

本次事故「與可能肇因有關之調查發現」共2項:

  1. 施工單位工信工程進行施工圍籬移設時,沿用既有施工圍籬的舊孔洞實施複焊,造成焊孔擴大、鏽蝕延續等結果,即使另外加設斜撐鋼筋進行額外加固,仍無法符合原始設計之應力抵抗值,在歷經約1個月多趟次列車通過後,施工圍籬焊接點逐漸鬆動不穩固,可抵抗的應力逐漸下降,當事故列車通過時,因施工圍籬應力承受不住風壓吸引,進而發生脫落傾倒現象。
  2. 事故列車通過該路段時,自第1車開始與脫落傾倒之施工圍籬發生碰撞並延續至第2、3、4車,其中第3車後端手動解鎖裝置提手上留有與施工圍籬高度相關性之紅色漆料,顯示曾與施工圍籬發生碰撞,造成提手上提並轉動,使連結器解連造成列車分離。

「與風險有關之調查發現」共3項:

  1. 工程主辦機關鐵道局東工處及監造單位台灣世曦於抽查時,發現施工單位工信工程於現場設置之施工圍籬,未依規範執行維護且有侵入建築界限之情形,但未立即要求工信工程改正,不利於施工圍籬之安全管理。
  2. 施工單位工信工程之施工圍籬施工圖未符合現場實際狀況,包括未標示出施工圍籬遇有落水井的施工工法,且施工圖底柱鋼筋有剛好落於擋碴牆間隙之情形,不利於現場施工人員按圖施工,無法確保施工圍籬符合既有的應力檢核計算標準以及假設條件。
  3. 臺鐵局未規範列車分離後,在路線恢復正常運轉前的確認程序及恢復正常運轉之條件,當有外物或設備遺留在路線上時,容易與後續通過之列車產生碰撞,衍生二次事故。

「其他調查發現」共2項:

  1. 可排除本次列車分離事故屬於人為操作手動解鎖裝置提手、連結器高差及車廂前阻後湧等因素所造成。
  2. 施工圍籬固定於擋碴牆面之選擇,會影響施工圍籬脫落時傾倒之方向,如施工圍籬設置於面向營運路線之擋碴牆面,在發生脫落傾倒時,因缺乏擋碴牆阻隔,有較高的風險向營運路線傾倒而危害運轉安全。

本會提出鐵道安全改善建議計6項:

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共1項:

  1. 增訂運轉規章或標準作業程序,訂定列車分離事故後,現場確認程序及恢復正常運轉之條件,以避免產生二次事故。

致「交通部鐵道局」共3項:

  1. 針對移設後重複使用之施工圍籬,制定額外加固或其它監控措施並納入規範,並重新考量臨軌路段施工圍籬與擋碴牆之間的配置方式,防止施工圍籬脫落。
  2. 強化臨軌路段施工圍籬的品質查證內容,將是否侵入鐵路建築界限以及穩固狀態列為查證之重點,確保施工圍籬符合設置規範。
  3. 督導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確實完成增訂運轉規章或標準作業程序,納入列車分離事故後,現場確認程序及恢復正常運轉之條件。。

致「台灣世曦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共1項:

  1. 強化臨軌路段施工圍籬的抽查機制,包括施工圍籬是否侵入鐵路建築界限、穩固狀態及養護情形,確保臨軌路段施工圍籬品質。

致「工信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共1項:

  1. 針對移設後重複使用之施工圍籬,重新評估額外加固或其它監控措施,並重新考量臨軌路段施工圍籬與擋碴牆之間的配置方式,防止施工圍籬脫落。

本調查報告全文可自運安會網站下載 https://www.ttsb.gov.tw

 

本會聯絡人
主任 楊依紋
電話: 02-77276217
電郵: viviy2314@ttsb.gov.tw

最後異動時間 112-01-12
點閱次數 564次
回頁首